来源:汇添富 2016-07-02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于2000年8月设立,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运营。16年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资产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5年12月底,基金规模已达19138.21亿元。未来,随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其对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作用也会不断增强,将充分发挥其养老体系的战略储备功能。
(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发展现状
1.1基金资产总额不断扩大,委托投资管理模式日趋成熟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自2000年设立以来,资产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5年12月底,基金规模管理资产总额已由2000年设立时的200亿元发展到19138.21亿元,比建立之初增长了近20倍。与此同时,从下表可以看出,从2003 年社会保障基金股票委托投资开始,随着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基金委托投资和直接投资总额不断增加。其中,委托投资金额由2003年的318.87 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0356.44亿元,所占社会保障基金比重由2003年的24.07%增加至2015年的54.11%。因此,在社保基金资产的构成上,已经由最初的直接投资占主导,转变为直接与委托投资平分天下的局面,并且委托投资资产的占比大有稳步提升之势。这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委托投资管理模式日趋成熟。
表1历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一览
年份 | 资产总额/亿元 | 直接投资/亿元 | 委托投资/亿元 |
---|---|---|---|
2001年 | 795.26 | - | - |
2002年 | 1241.86 | - | - |
2003年 | 1325.01 | 1006.14 | 318.87 |
2004年 | 1711.44 | 1098.77 | 612.67 |
2005年 | 2117.87 | 1387.58 | 730.29 |
2006年 | 2827.69 | 1771.05 | 1056.64 |
2007年 | 5161.52 | 2732.51 | 2429.01 |
2008年 | 5130.89 | 3057.89 | 2565.81 |
2009年 | 7766.22 | 4145.07 | 3621.15 |
2010年 | 8566.9 | 4977.56 | 3589.34 |
2011年 | 8688.2 | 5041.12 | 3647.08 |
2012年 | 11060.37 | 6506.67 | 4553.7 |
2013年 | 12415.64 | 6697.74 | 5717.9 |
2014年 | 15356.39 | 7718.12 | 7638.27 |
2015年 | 19138.21 | 8781.77 | 10356.44 |
资料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1.2筹资渠道不断丰富,资金来源充足
十六年来,国家通过财政拨款、国有资本划转等方式不断充实基金,截至2015年末,财政性拨入全国社保基金资金和股份累计7279.38亿元。2009年6月,随着《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的出台,社保基金又增加了一条稳定、规范的基金来源渠道。根据《办法》,上市公司将国有股10%转归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并从2009年6月开始执行。得益于此《办法》的实施,社保基金资产规模自2009年起大幅增加。截至2015年末,国有股减转持资金和股份累计2563.17亿元,其中境内转持股票940.36亿元,境外转持股票759.62亿元,已经成为社保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1.3投资运营水平较高,基金收益率较好
截至2015年末,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额为7907.81亿元,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82%,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6.47个百分点,创下了自2010年以来的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新高。需要指出的是,尽管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保基金当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负收益率情况。但其实从基金的已实现收益率上看,当年仍然为正,并且理事会首次披露的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8.98%,远远赶超其他层次的养老金投资收益水平。总体来说,社保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较好地实现了保值增值,为进一步充实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2历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情况一览
年度 | 投资收益额/亿 | 投资收益率 | 年均投资收益率 | 通货膨胀率 |
---|---|---|---|---|
2000年 | 0.17 | — | — | — |
2001年 | 7.42 | 1.73 | — | 0.7% |
2002年 | 19.77 | 2.59 | — | -0.8% |
2003年 | 44.71 | 3.56 | — | 1.2% |
2004年 | 36.72 | 2.61 | — | 3.9% |
2005年 | 71.22 | 4.16 | — | 1.8% |
2006年 | 619.79 | 29.01 | — | 1.5% |
2007年 | 1453.5 | 43.19 | — | 4.8% |
2008年 | -393.72 | -6.79% | 8.98% | 5.9% |
2009年 | 850.43 | 16.12% | 9.75% | -0.7% |
2010年 | 321.22 | 4.23% | 9.17% | 3.3% |
2011年 | 74.6 | 0.84% | 8.40% | 5.4% |
2012年 | 654.35 | 7.01% | 8.29% | 2.6% |
2013年 | 685.87 | 6.20% | 8.13% | 2.6% |
2014年 | 1424.6 | 11.69% | 8.38% | 2.0% |
2015年 | 2294.61 | 15.19% | 8.82% | 1.4% |
累计投资收益额 | 7907.81 | — | — | — |
注:累计投资收益额在隔年投资收益额之和基础上做了以下调整:①2008年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调减以前年度收益261.48亿;②2010年股权投资基金会计政策变更调增以前年度收益2.84亿;③实业投资以前年度收益调增,调增基金以前年度收益1.19亿 |
资料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1.4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助力基金资产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在成立之初,是由社保理事会负责投资运作,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2003年社保基金开始通过委托投资的形式涉足股票二级市场,随后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不断拓宽。2006年,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启动了海外投资。2008年国务院又正式批准社保基金投资产业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
随后,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在依法审慎合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拓宽基金投资范围。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把社保基金债券投资范围扩展到地方政府债券,并将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投资比例从10%提高到20%。二是将基金直接股权投资的范围,从中央管理企业的改制或改革试点项目,扩大到中央企业及其子公司,以及地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包括优质民营企业。三是将基金的信托贷款投资比例上限由5%提高到10%,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参与力度。四是允许基金按规定在全国银行间一级市场直接投资同业存单,并按照银行存款管理。随着国家不断拓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使得社保基金得以综合运用多种投资组合工具,确保基金资产实现较高的投资收益水平。
1.5委托投资管理人角色不断增强,基金公司占主导
目前,我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中,境内委托投资组合主要由经过多次严格选择的基金管理公司承担。截至2015年,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博时基金等16家基金公司出现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委托管理人名单中,占据近九成的比例。这充分说明,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在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角色不断增强。正是依托基金公司作为委托管理人高效的投资效率和专业的投资水平,社保基金才得以确保资产较好的保值增值。与此同时,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说,社保资金规模巨大,资金流长期稳定,是基金管理公司的重要业务来源。
(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发展方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持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自2000年成立以来,社保基金规模稳步提升,投资收益率远远领先其他层次的养老保险基金。不过,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压舱石”,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要想保证公众对未来有一个良好的预期,就必须继续努力做大、做强社保基金。因此,未来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寻求突破:
首先,在投资范围上,社保基金目前在境外的投资范围主要是货币市场产品、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用于风险管理的掉期、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等,未来可以考虑开辟对境外未上市公司和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进一步拓宽社保基金的海外投资范围。其次,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势必会引起社会保障基金收益的变动,因此为了稳定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率,保障其保值增值的目的,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金资产抵御风险的能力。具体地,可以参照国外经验,增加社保基金投管机构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通过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改善目标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提升目标公司的价值,进而体现为公司股价的上升,从而获得投资收益,确保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也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社保基金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具有“补窟窿”和“蓄水池”的功能。因此,保证社保基金持续做大做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家也开始加大对社保基金平稳运行的保障力度。今年3月,随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的公布,社保基金得以弥补立法层次过低的管理缺憾,实现有法可依。同时《条例》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运营、监督等环节,都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未来社保基金的运行将会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人口老龄化日渐加重的背景下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压舱石”。